- A+
人一步入老年,常常会步履蹒跚,腰酸膝痛,有头重脚轻的感觉,同时高血压、关节炎、糖尿病、心血管病、前列腺炎等疾病也会接踵而至。老年病症多不胜数,防不胜防,以致我们无从下手。
其实,这些都是“上实下虚”之症,也就是气血不足,气血下不到脚了。有句俗话叫做“人老先老脚”,一棵大树,只要树根不坏,树就不会枯萎,所以只要我们脚上的血气充足,全身的血流就会是正常的。
真炁动,响警钟,谨防夜漏失元精。
勤修苦炼来不易,休让命宝一旦倾。
睡用五龙盘体法,醒有降龙伏虎功。
龙虎穴,在掌中,两手中指点劳宫。
提根吸气转四九,舌接督脉鼓巽风。
头转眼随循子午,后升前降气归中。
功毕两手搓腰眼,关门上锁再加封。
会得固精关门法,益寿延年信非空。
功法详解:
固精关门法,是道家养生功法中最重要的一步,是用来预防夜间睡熟后丢失元阳的方法,也是治梦遗滑精非常有效的方法,万勿等闲视之。
固精关门法:坐如初步,平心静气,将左手中指曲回,所点之处即龙穴,再用右手中指去点住左手中指所点之处,左手中指自然伸开去点右手劳宫处之虎穴。此时左手掌心向上手背向下,右手在上掌心向下,两手掌心合在一起,除两手中指相互点穴外,其余各指自然伸开,两手合掌横放在脐下。舌接上齿外唇内人中处之督脉弦。
同二步转轮法收炁一样,提肛吸气,眼随头转,由会阴子位向左上泥丸午位,随之鼻子一呼气,从午位由上向右下复到子位为一圆周,如此转一吸一呼一圆周,转九圆周一停。每转九周一停,共转四个九周。大致用三四分钟左右。但务必上下相随,完整一气。转完四九三十六周,再静坐十至二十分钟,然后用两手掌心搓腰眼,发热为止,这即是关门上锁再加封。这样入睡就比较安全了。正是:关门再睡倒,免得丧真宝,久练能固精,自然身体好。
两手心的龙虎二穴之脉,通寸关尺之脉,寸关尺之脉内通心肾,即左手龙穴通心,右手虎穴通肾,将龙虎二穴点住,能闭心肾之炁不动,再用神气将精炁管封住,其精就不能自然而出。
五龙盘体法,是卧功,又谓卧禅。睡眠时侧身而卧,一手曲肱、一手摸脐,一腿卷曲、一腿伸开,舌顶上腭,行深呼吸,未睡心先睡目,心息相依,致虚极,守静笃,达到身心两忘,形神俱妙而至入定。
睡眠姿势:侧身卧,一腿伸开,一腿卷曲,一手捂睾丸,一手曲于面部,或双手捂睾丸。这样有两个好处,一是使睾丸发暖,二是睡熟后如精撞阳关一撞即醒,便于手点生死窍(用四步炼精化炁法炼而化之),而不致精撞阳关醒来手足无措。
关门固精是为了养精蓄锐,精足而炼精化炁,炁充而炼炁化神,神满而炼神还虚,故有精满不思淫,炁满不思食,神满不思睡之说。固精不是固守死精,必须使之运转不息,应知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,生命在于运动,这与炼精化炁同一道理。
固精关门法,正如古人所说:“运罢河车君再睡,来朝依旧接天根。”
精为炁之母,神为炁之子,有神无炁不能生,有炁无神不能死。
另外跪坐法不仅能帮助我们减肥和防治膝盖痛、膝盖积水、膝盖骨刺、腰疼、脱发、高血压导致的头昏脑涨、长期吃药要护肝的人都有很好的疗效,还能让我们的身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。
适用人群
腹胀的人、头痛的人,脚寒的人,失眠的人,都可试用;另外心情烦躁、焦虑不安的人,都可以试用。骨折的朋友就不要强求了哦。
跪膝是引血下行的绝妙方法
气血不易一下子引到脚底,那就先引到膝盖,膝盖气血充足,离脚底也就不远了。
在一个不太软的床上或在地毯上,跪着行走,气血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向膝盖,膝盖由于新鲜血液的供养,而使寒气可散,积液可消,肿痛可化。
但有人膝盖有伤痛,那就先在较软的床上跪着不动,逐渐缓缓运动,很快就会适应的,那时膝盖也就不痛了。
跪坐的各种神奇功效
人为什么会膝盖痛?膝盖为什么会磨损?积液和水肿是怎么来的?平白无故怎么会出现这些东西?膝盖是一个关节,如果我们老做下蹲折叠的动作,就跟轴承一样会产生磨损。
随着年龄增长,气血没那么多了,供给膝盖的气血也少了,膝盖又总是磨损,所以特别需要气血这种润滑油,润滑油充足就没事,润滑油一少就会干磨,就会出现磨损的问题了。
这时寒气再进来,在缺血的情况下再去练蹲起、爬山、走远路,膝盖只能更磨损了。这就是很多中老年人在锻炼后膝盖越来越疼的原因。
很多人说锻炼有好处,那得看是在什么情况下锻炼。如果是在膝盖已经磨损的情况下去锻炼,那只能是雪上加霜,越练越坏。
膝阳关穴虽然可以很好地缓解疼痛,但怎么让它不疼痛才是最根本的。所以,治本的方法就是让它一开始就不磨损,一开始就让新鲜血液润泽过来。
而让血液过来的最好方法就是跪膝法,跪着走。这么一跪您就会发现气血轻而易举地跑到膝盖上来了,而且在跪着走时,会发觉腰也在扭动,肾也跟着补了。
【学习了解功法课程,详情请加老师微信:771344928( 备注:学习)免费发送教学资料】
⊙道家养生(辟谷、胎息、洗髓功)咨询详情,请添加微信号:ynsdsb
⊙如果觉得不错,请点亮右下角的“在看”或分享到朋友圈!

- 我的微信
-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
-
- 我的微信公众号
-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