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A+
房中术即中国古代的性科学。从现代性科学的观点来看,房中术主要包含有关性的常识、性技巧、性功能障碍治疗与受孕等方面,同时它又不局限于性,而是把性与气功、养生结合在一起,和追求长生不老或延年益寿结合在一起。目前从史籍中看到的是,它最早出现于汉代,而且和道家关系极为密切。长期以来,房中术被人们涂上一层神秘、玄虚的色彩,但实际上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中国古代的性学理论。
古书记载
黄赤之道:即房中术,来源于古代先秦两汉的闺房启蒙教育,后被道教宗教化如《合气释罪三逆》等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中房中家著录百八十卷。晋葛洪在《抱朴子》亦论述和倡导此术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载房中十三部三十八卷。南宋郑樵《通志·文艺略》载房中九部十八卷,朱熹对此作过很好的解释:“闺房之乐,本无邪淫;夫妻之欢,亦无妨碍,然而纵欲生患,乐极生悲。”房中家依托黄帝、玄女.龚子、容成公、三张施行此术,所谓“黄老赤篆,以修长生”。陶弘景《真诰》称为黄赤之道。房中术本是讲房中禁忌及却病之术,《汉书·艺文志》中说:“乐而有节,则和平寿考,及迷者费顾,以生宗而损性命”。道教重养生之道,也主张广嗣,所以道教倡导此术。认为可以爱精气,求得“还精补脑”,至于后来误解为猥亵之术,乃妖妄欺诳。北魏天师道(正一教)寇谦之曾反对“男女合气之术”,他说:“大道清虚,岂有斯事!”后世道教信徒中,也没有房中术的流派,道教全真派系出家道士,主张禁欲,更是反对此术。
房中术五大禁忌
一是情志不调时不宜行房
如《千金要方·养性·房中补益》指出:“人有所怒,血气未定,因以交合,令人发痈疽。”《三元参赞延寿书·欲有所忌》亦说:“恐惧中入房,阴阳偏虚,发厥自汗盗汗,积而成劳。”人的情志活动与气血的运行密切相关,气血的运行又影响着内脏的生理功能。在忿怒、惊恐、忧思等情志不调的状态下,可致气血运行紊乱,脏腑功能失调,若复行房事以耗精血,必会进一步损伤机体。根据现代研究,当人处于情绪不佳或精神过度紧张时,会抑制性激素的分泌,阻碍血液流向性器官,使男子阴茎不能即刻勃起,女子出现性欲低下等。同时由于心情不好,意念不能高度集中,性反应、性兴奋便不易激发,也影响了性生活的质量。
二是身心劳倦时不宜行房
性生活可以说是一种全身性的活动过程,行房时内脏组织的气血运行加速,活动量增大,需要消耗一定的体力。而长途跋涉,或负重劳作,或剧烈运动以后,体内的气血已受到不同程度的耗损,此时却贾其余勇,强力入房,必然更伤精气,变生诸病。如《千金要方·养性·房中补益》说:“远行疲乏来入房,为五劳虚损,少子。”《三元参赞延寿书·欲不可强》说:“强力入房则精耗,精耗则肾伤,肾伤则髓气内枯,腰痛不能俯仰”。
三是饱食、醉酒后不宜行房
《寿世保元·老人》说:“饱食过度,房室劳损,血气流溢,渗入大肠,时便清血、腹痛,病名肠癖。”进食过量,已给脾胃造成了负担,又复行房事,使气血趋于周身,脾胃气血相应减少,必然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的正常发挥。醉酒入房是房事养生之大忌,酒可乱人情性,又易损伤内脏,酒醉入房,极易耗竭肾中精气,贻害无穷。如《三元参赞延寿书·欲有所忌》说:“大醉入房,气竭肝肠。丈夫则精液衰少,阴痿不起;女子则月事衰微,恶血淹留生恶疮”。
四是病期慎行房事
患病之人,气血不足,阴阳失调,脏腑功能衰弱,若病中行房,可损伤正气,加重病情。如《三元参赞延寿书·欲有所忌》说:“赤目当忌房事,免患内障”,“金疮未瘥而交会,动于血气,令疮败坏”。特别是病后康复阶段,更应忌房事,否则会因房劳而导致旧病复发,重者使病情恶化,危及生命,中医谓之“女劳复”。如《千金要方·伤寒方下·劳复》指出:“病新瘥未满百日,气力未平复,而以房室者,略无不死”。
五是注意女性房事禁忌
- 我的微信
-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
-
- 我的微信公众号
-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
-